例如:国外的电站设有标识,据了解,目前我国所建电站还没有类似标识出现。
太阳能电池板在项目安装成本所占比例不到50%,也就是说利用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项目总成本将提高近1/4。上周,三方已经开始展开会谈,至少是非正式的。
关于价格承诺,世界贸易组织有专门的定义:出口商承诺提高产品出口价格来避免反倾销关税。关税去年年底,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上周,欧盟委员会宣布对源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和硅片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并且从8月6日起该税率将会大幅增加。只有做出最终裁定后,这些临时关税才会被征收,并且可以向前追溯3个月。计算消除损害性倾销影响必要关税时,采取的任何措施都要让欧盟产业能够抵偿成本,并且取得一定的税前利润
因此认为10%的营收利润率是合适的最低值。美国已经对中国主要的生产商开征30%的最终反倾销税和15%的反补贴税。海林电子的企业自建分布式电站已经在进行审批程序,在消耗企业硅片原料的推动背后,企业还是想在国内率先建起样板间,待政策东风来时,能率先抢占市场先机。
据行内人士透露,青岛光伏组件出口企业不到15家,营业额多处于百万与千万之间,而光伏组件的利润空间仅为10%左右。泰达新能源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从2008年开始进行产品研发,目前已经拥有4项专利,无奈各种仿冒也已经杀进这一领域,同款产品再次陷入价格比拼。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国对贸易救济措施的运用一直持审慎态度。他预计国内市场要占到创铭70%的市场份额。
瑞士独立经济研究机构预测研究所近期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欧盟如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将导致欧盟消费者对光伏产品的安装及相关服务的需求大量减少,从而减少就业机会。王凡对于青岛光伏之路坚信未来光明。
青岛泰达新能源负责人表示,欧洲门槛近年来越设越高,仅产品进入欧盟的通行证光伏产品认证,成本就高达50~60万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青岛光伏贸易商告诉记者,最近他不断收到风声,江苏、浙江一带,中小光伏倒闭风开吹,对于青岛他忧心忡忡。据行内人士透露,这是光伏产业的劳动密集型领域,产品附加值非常低,相对利润空间也小。王忠锋表示,他的眼光不远,从去年分布式政策开始,就瞄准了青岛的分布式市场。
行内人士分析,此种深加工的光伏产品,按照产品创新度和技术含量,比之太阳能组件,在利润空间上约有5%~30%的提升,这在光伏领域难能可贵,已经成为厮杀的第二战场。11.8%:提价减单11.8%背后,对于青岛光伏企业意味着什么?这个税率意味着两个选择:要么维持原价,企业自己承担税率成本;要么提价将税率成本加进去,但这样就意味着订单将大幅下降。不是不想做,是价格让我们根本打不进欧洲市场。这些深加工后的光伏产品,可以无障碍越过税率关目前已经占据企业70%~80%的,出口份额。
只看青岛,就有那么多小别墅可以应用,那么多小区可以光伏改造,这种市场容量才是企业真正追求的未来。正如泰达新能源相关负责人所言,这些太阳能灯具之类的加工产品,只能保证企业勉强维持生存,绝非长远之计。
同时被青岛企业冷处理的,还有太阳能组件产品。杨勇甚至预计,根据目前形势,欧盟市场占有率下降50%亦在情理之中。
光伏市场和产品的双调整已经拉开帷幕,而且大刀阔斧。商务部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双反调查程序据新华社电商务部5日发布消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有关规定,决定启动对欧盟葡萄酒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程序。经贸关系是中欧关系的重要基础,中方不愿意看到光伏产业贸易摩擦影响中欧关系大局。北电能源产品所涉及的光伏逆变器,市场一直呈现上涨趋势。提价减单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唯一选择,与此同时,欧盟市场份额所剩无几。如果8月份,升到47.6%,那就完全没有回旋余地了,我们跟欧洲本土产品相比,将完全丧失竞争力。
王忠锋告诉记者,目前,创铭已经从太阳能组件出口,转向以产品应用出口为主。而这笔投入结合目前欧洲市场情况,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绝对有风险。
从3月进入追溯期,订单就开始减少,到目前,同比下降60%。一旦分布式市场打开,各种补贴、细节理清,并落实到位。
这已经不是新鲜事,光伏深加工大战早就拉开帷幕,此次欧盟双反进一步吹风助燃。洪磊说,中方同时注意到,欧盟方面将此前建议的47.6%的临时反倾销税率降低到11.8%,希望欧盟方面进一步展现诚意,与中方通过对话磋商解决有关问题。
然而,这并不是解决企业光伏围城的根本之法。这意味着青岛光伏企业遭遇11.8%税率之后,提价减单成为唯一无奈之选。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很多光伏企业都从欧洲进口原材料、部件、制造设备,因此这一贸易保护行为也将导致欧洲附加值减少。青岛创铭新能源有限公司王忠锋告诉记者,目前,欧盟市场仅占企业出口份额的5%,而且摇摇欲坠。
中方重视中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维护中欧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希望欧盟方面与中方相向而行,不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否则只会损人不利己。而我们最期待的绝对还是国内市场。
从6日开始,欧盟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以及关键器件,正式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光伏整条产业链并非惨淡一片。
青岛光伏企业一方面通过再加工规避反倾销,另一方面将市场焦点转移到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11.8%或许还可以与客户商量,共同分担,但已经麻烦重重。
5月份一个月,企业出口产品1万多套,同比去年呈现20%~30%的上涨幅度据省商务厅科技处处长许冰波介绍,我省对光伏产品出口进行专项统计是从2010年才开始的,2010年出口6亿多美元;在2011年达到顶峰,达8亿多美元,出口企业有20多家;2012年受美国双反影响,锐减到了4亿多美元;今年延续颓势,出口企业不足10家,1至4月份为6200多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8%;现在又逢欧盟反倾销,业内估计整个行业在经过洗牌后,2014年将跌至谷底。在这种条件下,只能依赖出口。许冰波认为,光伏企业要积极开发国内市场的潜力。
另外,范爱军表示,未来的国际市场开拓应着眼于核心技术的开发上。从国家层面看,4.3亿美元只是全国光伏出口欧盟204亿美元的零头,占比仅为2.1%。
6月6日,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营销总监刘建力表示,去年美国双反对我国光伏行业造成较大冲击,欧盟作为中国最大光伏海外市场,这次征收反倾销税无异于雪上加霜,几乎是致命的打击。6月4日,欧盟委员会决定,从6月6日到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此后4个月税率将升至47.6%。
光伏发电的最大意义在于节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和消耗,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出台配套措施,鼓励大型医院、学校、商场等使用光伏产品。目前正处于60天低税率窗口期,不管最终磋商结果如何,我国光伏企业愈来愈认识到,仅靠低成本、低价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国际市场开拓应着眼于核心技术的开发上。